黑塞哥维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独立战争到希腊计划,看叶卡捷琳娜二 [复制链接]

1#
中西医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9238.html

一天,东户的小丽来找西户的小明,悄声道:“你看中户的小其家,户型不错,位置也好,要不咱把他家分了吧?阳台必须给我——我家全是北屋,指望阳台采光呢!还有入户玄关。至于两个卧室、厨卫,都是你的……这方案怎么样?”

小明犹豫着说:“那敢情好。不过我跟楼上的老普不对付,怕他说我欺负小其,背后捅我一把。还有,物业、城管……也都不好解释啊。”

小丽嫣然一笑:“老普的事,我来搞定。至于物业、城管……他们有更大的事要忙,还顾不上咱这儿。”

“小丽分家”示意图

两百多年前的东欧和近东地区,小丽、小明和小其,就好比沙皇俄国、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小丽的那个分家方案,正是时任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肢解土耳其的“希腊计划”。

那么,这个“希腊计划”缘何而来,后期又执行的怎么样呢?

小丽最终是如何说服小明的?

那时节,“城管”跟“物业”又在忙什么呢?

01说不尽的克里米亚

一直到18世纪中叶,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给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的信中,还这样抱怨道:

(克里米亚)鞑靼人年复一年地为俄国带来瘟疫和饥荒,他们劫掠俄国人为奴隶,并随意杀戮和出售,平均算来,每年有2万人之多。

长久以来,俄罗斯都生活在来自东方的恐惧之中。自年斡罗斯(俄罗斯的前身)钦察联*在迦勒迦河之战惨败于速不台,六位王公被斩首,到年蒙古钦察汗国正式建立,其后的两百多年,俄罗斯地区都处于东方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15世纪钦察汗国解体之后,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又在南方成为俄罗斯挥之不去的噩梦。

仅在—年的这三十多年间,克里米亚汗国对俄国的大规模进犯,就有30次之多。年5月,汗国*队还攻陷了莫斯科,纵兵劫掠后又纵火焚烧,整座城市的木建筑和宫殿几乎被完全焚毁,伤亡十余万人。此前,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不可一世的伊凡雷帝,在下属拼死保卫下,侥幸逃脱。

今天俄罗斯境内的伊凡雷帝纪念雕塑

尤其令俄罗斯人头疼的是,克里米亚汗国很早就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藩属,号称“土耳其人的弹弓”,因此很难像对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那样,一蹴而就吞并之,反倒成为奥斯曼土耳其钳制俄罗斯发展的利器。日后俄罗斯与土耳其二虎相争,持续两百多年,旷日持久的十次“俄土战争”,大多数就是在克里米亚汗国区域内展开的。

自17世纪晚期的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就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大国梦”,不但要挺进西伯利亚,扩展陆上领土,还要向北、南两个方向出击,去争夺波罗的海、黑海的出海口,成为海洋强国。

正如彼得大帝自己所言:

如果世上有一位君王,他只有陆*,那他就只有一只手;只有加上海*,他才称得上双臂齐全。

沙俄时期卢布上的彼得一世像

到他逝世时为止,彼得大帝确实实现了“双臂齐全”,他打赢了“北方战争”,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圣彼得堡并迁都于此。但南方战线却没那么幸运。彼得大帝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两次亲征,一度拿下了黑海北岸的亚速夫要塞,但仅过了十几年,土耳其便联合克里米亚汗国展开反扑,彼得在“第三次俄土战争”中战败,刚刚到手的东西又全数丢了出去。

俄罗斯从此被隔离于黑海之外。

有人说,这个世上最珍贵的,就是“得不到”和“已失去”,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把这两样都占齐全了,怎能不令后世的俄国君主*牵梦绕?

02德国来的女沙皇

年,33岁的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变,囚禁了自己的丈夫,时任沙皇彼得三世,后登基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有人将她比作俄罗斯的“武则天”,但不同的是,武则天再难,也还是汉人,做的是汉人的皇帝,叶卡捷琳娜则是普鲁士一个破落贵族的女儿,原名索菲亚·奥古斯塔,是个连一句俄语也不会说的地地道道的德意志外来户。

叶卡捷琳娜二世像

中国的《礼记》有云: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为了生存,索菲亚入乡随俗,后来改了一个俄国名字“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竭力在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等方面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俄罗斯人”。初来乍到时,她在俄罗斯的严冬中,罹患肺炎,十几天高烧昏迷,一度进入弥留状态。人们找来一位基督新教路德宗的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清醒后的叶卡捷琳娜却坚决要求,改由东正教神甫来主持仪式。

这件事刷新了她的人设,令俄罗斯宫廷上下对这位德意志公主好感倍增。

这种宗教上的方方圆圆,对中国人来说不太好理解。打个比喻,就好比一位北方的吃货少女嫁到江南,不幸遭遇意外,临终之际,家人拿来了她最心爱的红枣粽子,北方少女却大手一挥:“嫁到江南,我就是南方人了,快拿走——换肉粽来……”要有多么大的决心,才能做出如此改变。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女皇的夫君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像

严格来讲,这位彼得其实也不算俄国人,从小生长在一个德意志邦国:荷尔斯泰因,成年后才以彼得大帝外孙的身份,来俄国做了王储,但却一直“顽冥不化”,与俄国宫廷格格不入。尤其是,彼得三世是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死忠粉”。在欧陆各国围攻普鲁士的“七年战争”胜利在望之际,新登基的彼得三世,居然罔顾本国利益,主动与普鲁士讲和,放弃了全部胜利果实,还想要邀请普方来指导俄国的*事改革。

这一来二去,俄罗斯人算是看明白了,用一句中国的成语来讲就是:“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这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捏?”谁是真爱,谁是渣男,昭然若揭。于是,彼得三世登基刚刚半年,就被自己的妻子发动*变推翻。女皇陛下就此上位。

一个德意志的“外来妹”,没有她夫君天生的“血统正确性”,也就很难像当年的彼得大帝那样,取得广大底层民众的支持,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合法性,只有通过两个渠道来获得:

一是大贵族和大地主的支持。

叶卡捷琳娜二世从现实出发,巩固农奴制,维护贵族利益,强化地主在俄国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颁布了《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将贵族特权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下来。其执*34年,被称为“俄罗斯贵族的*金时代”。

二是延续彼得大帝的丰功伟绩,抢占“*治正确性”。

正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俄罗斯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从一个边缘国家真正成为欧陆列强之一。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主动挑起了“第五次俄土战争”。因为实力的此消彼长,这一次,俄国彻底打垮了克里米亚汗国,再次开通了黑海的出海口。

接下来,就是黑海对岸的那个幕后主使者,俄罗斯的世仇奥斯曼土耳其了。不过,叶卡捷琳娜还要等一个风口的到来。

03独立战争的蝴蝶效应

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年结束的“七年战争”的延续。

“七年战争”中,法国虽然在欧洲大陆压制了普鲁士,却在美洲和亚洲吃了英国的瘪,被大英帝国夺走了全球霸权。眼见英国本土和北美十三州这主仆俩闹矛盾,一直蠢蠢欲动的法国马上横插一杠子,力挺十三州,送人送枪全力搅局。例如年的北美约克镇大捷,就是华盛顿指挥美法联*获得的,事后,华盛顿还与法*统帅拉法耶特侯爵联袂出席了英*投降仪式。

早年间,法国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传统盟友。早在两百多年前,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弗朗西斯一世就曾突破宗教的隔阂,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结盟,共同夹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正常情况下,俄罗斯要想吞吃土耳其,法国是决计绕不过去的。

然而莱克星顿一声枪响,英法两国都被牵制在美洲海外地区。

为了在欧洲大陆孤立英国并稳定局势,法国自然不希望在自家大后方,再树强敌,急于跟俄罗斯缓和关系。所以当年克里米亚形势再度紧张之际,法国没有硬挺土耳其,而是在俄土之间居中调停,两年多之后,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推迟了“第六次俄土战争”的爆发。

至于英国,就更希望找一个欧陆国家结盟,以对抗法国。早在年就与英国达成了紧密商贸合作关系的俄罗斯,自然首当其中,成为被拉拢的对象。为此,损失一部分近东地区的利益也是可以容忍的,在土耳其问题上,英国向俄罗斯承诺:“在俄国同土耳其发生战事时,至少向其提供资金援助”。

如果说,英国和法国与俄罗斯遥遥相望,是俄土纠纷中的“城管”和“物业”,那么现在,这两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北美大陆,无暇他顾了。在叶卡捷琳娜看来,“美国独立战争为俄国主导欧洲事务提供了一个机会”。她要趁机大干一票。

在俄国高层内部,对北上还是南下,波罗的海还是黑海,一直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年,女皇授意宠臣波将金制订了“希腊计划”,也就是俄罗斯南下跨越黑海,占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旧称),肢解土耳其欧洲属地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年,一直坚持发展“北方同盟计划”的外交大臣帕宁被解职。

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俄罗斯,已经下定决心,全力南下了。

万事俱备,还有中欧的德意志两兄弟要搞定。

04小心翼翼的奥地利,翘首以盼的俄罗斯

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土耳其是一个单元楼的中户,那么俄罗斯和奥地利,就分别是东户和西户。欧洲的*治格局,从来都是列强博弈的大棋盘,牵一发而动全身。东户要侵占中户,不给西户分一杯羹,那也说不过去。

此时,西户奥地利的意思呢?

当时在德意志邦国内部,奥地利和普鲁士就是熊大和熊二,双方又比邻而居,处于一种微妙的竞争合作关系。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毕竟曾是“精普”一枚,又在七年战争救了普鲁士一命,俄普双方签订的同盟协定,有效期一直延续到年。当时的奥地利在中欧,是被孤立在俄普联盟之外的存在。

青年腓特烈二世画像

年,普王腓特烈二世冷不丁发出倡议,要建立普鲁士、俄罗斯、土耳其的三角同盟,这就有点乱点鸳鸯谱的意思了。奥地利从中嗅到了一丝味道——

原来你普老二并没有联合俄国对抗土耳其的意思,反倒想要搞三角联盟,拉土耳其一把。那么,俄罗斯如果铁了心要扛土耳其,就只能来找我奥地利帮忙了……时任奥皇约瑟夫二世审时度势,投下了自己的*注:

与同俄国一道实行瓜分土耳其相比,能拉来俄国做盟国,避免单独对抗普鲁士,对奥地利的利益关系更大。

年6月,约瑟夫二世启动了访俄破冰之旅,在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会谈中,双方都作出了“友谊”的暗示:女皇反复向奥皇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表态:“罗马是‘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的首选之地”,奥皇则投桃报李,表示:“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世界的天然首都”。

“小丽”和“小明”心照不宣,开始了共同防卫同盟协议的谈判。

年1月,奥地利驻俄大使向俄方提出了请求俄国保护奥地利,共同对抗普鲁士的要求条件,但回避了假如俄国与土耳其发生对抗,奥方的对等支持条件。俄罗斯见招拆招,在2月份的修订案中,加入了针对土耳其的相关条款。

双方你情我愿,眼看实质性内容已经达成,礼仪性的“冠名优先权”问题却成了无解的死穴。

奥地利驻俄大使科本茨尔突然提出:“纵观全篇协议,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冠名于我奥皇约瑟夫二世之前”。奥方认为,这侵害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优先权”。俄方一看也不干了,还说女士优先呢,那凭什么我们皇帝就在你们后边呢?

据《剑桥俄罗斯史》的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炉火纯青的机会主义者……她观察到所有的*治活动,都可简化为三个词:‘环境或形势、推测或揣摩、时机’,且她的外交活动更是这些原则的应用典范。”

在叶卡捷琳娜的“揣测或揣摩”之下,略施小计,死穴就从另一个方向解开了……

05纵横高手的结盟术

女皇的办法超级简单——以信件的形式代替协议文本。双方在通信中,将权利义务条款列清楚即可,信件由两位皇帝直接手写,也可由文书代为抄写,末尾由皇帝亲自署名即可。

绝妙!

作为往来信件,只有“你”、“我”之分,最多再加一句“尊敬的陛下”。任何一方的措辞,都只会出现一位皇帝的称谓,也就无所谓谁先谁后了。

对奥地利来说,优先权未被肯定,但至少也没被否定,这在外交领域,实在不好再计较什么了。但作为欧洲千年至尊的神圣罗马帝国,奥方还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这件事已经搞得满城风雨了,一旦各国知道,奥地利为了达成协议而做出了让步,他国宫廷会不会跟风出手,都要求像俄国那样同等的让步条件呢?

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

在叶卡捷琳娜来说,这又有何难?

年5月,俄奥双方都“遗憾地”公开对外宣称,“协商过程中,两国的协议最终化为了泡影”。而私下里,大家早以“信件交换”的形势缔结了正式同盟,只是将协议所有内容处于保密状态。

有了这个长长的铺垫,到年9月,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以信件的形式,向约瑟夫二世拿出了这个分割土耳其的“希腊计划”。其中承诺,吞并土耳其后,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都划给奥地利。一年之后,即年,俄罗斯正式宣布吞并克里米亚。

到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借故挑起“第六次俄土战争”,这一仗一直打到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正式承认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的兼并。从高加索到第聂伯河的整个黑海北岸,包括克里米亚半岛(下图中称克里木半岛)在内,全被俄罗斯收入囊中。

当年,奥皇约瑟芬二世在给俄皇的回信中,对“希腊计划”表示赞同,却仍然担心,没有法国的首肯,整个计划是否有可能实现。但在年时,法国大革命正进入最疯狂、最混乱的阶段,一年过后,国王路易十六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在前后很长的一个时间窗口之内,法国失去了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

06“希腊计划”的终结

众所周知,“希腊计划”最终还是没有完全实现。

主观原因,“第六次俄土战争”结束后仅四年,叶卡捷琳娜就病逝了,宏大计划失去了手腕高明的强人执行者。又三年后,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开启了征服欧洲之旅,在他的铁蹄遍踏之下,计划实施的客观环境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对叶卡捷琳娜来说,能看准时机、抓住风口,干成了领土扩张63万平方公里的大事,还进退有据,以创造性的*治智慧,拉来了搭伙干事的盟友,为俄国争取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也算是完成了她那个时代的历史任务。

而对今人来说,无论职场、商场甚至情场,这种格局和智慧,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