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深度剖析一战三对基本矛盾系列之俄奥矛
TUhjnbcbe - 2024/2/22 12:3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年的协约国与同盟国势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在战争爆发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是公认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在之前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已经战败,为何德国还要在投降谈判时羞辱法国》、《英德恩仇录——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战》中,已经简单阐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和法德矛盾。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角度出发,详细讲解一战前欧洲列强矛盾那么多,俄奥矛盾为啥会成为三对基本矛盾之一。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两国结怨

早期俄国和奥地利实际上关系相当不错,年共同抵御土耳其帝国的入侵;年、年签订《奥俄同盟条约》;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两国再度签约,俄国出兵奥地利,巩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之后两国越走越近,于年3月25日签订攻守同盟。

在七年战争时期,两国在年2月3日签订《彼得堡同盟条约》,开始联合对普鲁士作战,令奥地利实力大涨。

反观奥地利的对手普鲁士,不但以一国之力对抗几乎整个欧洲,还经常被英国断绝援助,情况越来越危急,腓特烈二世也承认只有奇迹才能解救他,绝望之下他甚至多次想到自杀。

胜利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俄奥两国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此时可以说是妥妥的蜜月期。

七年战争中的欧洲

但是到了七年战争后期,俄国却突然翻脸。俄国继位的沙皇彼得三世和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逆转联盟并退出战争,普鲁士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保住了从奥地利手中夺取的西里西亚。

而奥地利的盟友法国、瑞典也先后退出战争,只剩下奥地利一国与普鲁士对峙。

此时奥斯曼帝国突然对匈牙利发动攻击,情况瞬间急转直下,没办法的奥地利只能在年2月和普鲁士签订《胡贝尔图斯堡和约》,永远失去了西里西亚,在德意志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倒是俄国借机加强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还得到普鲁士的友谊,实力大涨,成为七年战争除英国以外的另一大赢家。

俄国损人利己的举动令奥地利大为不满,玛丽娅·特蕾西娅之后一直对叶卡捷琳娜抱有严重的敌对情绪,两国自此结怨。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令俄奥两国结为世仇

不过结怨归结怨,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俄国和奥地利很快再次勾结在一起:年奥地利与俄国和普鲁士共同瓜分波兰;年奥俄签订同盟条约;年再次瓜分波兰;法国大革命期间两国共同组织参与5次反法同盟;年组建“神圣同盟”。

另外俄罗斯也给予奥地利巨大帮助:年俄国派14万大*援助奥地利扑灭了匈牙利革命;年俄国促成奥地利签署《奥尔慕羡协定》,使奥地利确立了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

两国关系看起来十分不错。

但实际上奥地利一直对俄国耿耿于怀,因为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侵害了奥地利的利益,尤其是俄国在多瑙河下游侵占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当时奥地利对外贸易严重依赖多瑙河,俄国对两公国的占领就如同在奥地利家门口挂上了一柄利剑,令奥地利时刻如芒在背。

克里米亚战争

年,俄国和土耳其帝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参加奥斯曼帝国方面对俄作战,俄国以一打多,显得十分吃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自然希望奥地利能够支持自己一把。但奥地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英法普等国的怂恿下,不但不支援俄国,反而加入英法联盟,甚至进行*事动员,对俄国施加*事威胁,要求俄*撤兵。

奥地利在背后结结实实捅了俄国一刀,最终导致俄国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俄国在黑海沿岸的*事利益几乎损失殆尽,打开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遭受沉重打击,迫使俄国只能暂时将扩张目标转向东方。

也正是因为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的背叛,令两国势不两立。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问题令两国关系持续恶化

斯拉夫人是除日耳曼人以外欧洲另一支族群,最初生活在波罗的海南岸,后来逐步迁移到易北河流域、东欧平原和巴尔干半岛,并建立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和公国,俄国便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斯拉夫人国家。

因此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就经常大打斯拉夫牌,鼓动、撺掇土耳其帝国境内、东欧境内的斯拉夫人发动起义,然后自己再打着“解放斯拉夫兄弟”、“保护东正教徒”的口号,趁机扩张领土和势力范围。

这一招数可谓屡试不爽,多瑙河两公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斯拉夫国家在俄国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奥斯曼帝国成了俄国的海峡看守人,黑海成了俄国的内湖。

斯拉夫人分布

而在奥地利帝国境内恰恰就有许多的斯拉夫人,接近全国总人口的50%,但掌权的却是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他们推行各种扩张*策,肆意排斥和压迫斯拉夫人,以图建立大德意志联邦及推行匈牙利化*策。

后来随着19世纪初特蕾西亚女皇的开明*策、法国大革命传播的思想的影响、以及俄国这个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所赢得的胜利,奥地利境内的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逐渐产生出追求民族独立于联合的*治诉求,开始不断爆发起义。

面对这种情况,奥地利包括后来改组的奥匈帝国就得时刻提防俄国。因为他们担心俄国会借机诱发帝国境内斯拉夫人的独立运动,甚至将借机长驱直入中欧*坛,引发帝国覆灭危机,“到那时,整个欧洲都可以叫俄罗斯了”。

俄、奥两国围绕斯拉夫人问题展开斗争,一个拼命鼓动,一个拼命阻挠,关系持续恶化。

年后的东欧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争霸使得两国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除了斯拉夫人问题,巴尔干地区也是俄奥两国争夺的重点。

巴尔干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欧洲东南部的门户,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守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俄国对巴尔干垂涎已久。年,东罗马帝国灭亡16年后,末代皇帝的侄女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自此莫斯科公国包括后来的俄国都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开始积极谋夺东罗马帝国的遗产,首当其冲就是要消灭土耳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就曾说到:“彼得一世早就盘算过在土耳其的废墟上放上自己的宝座。”

俄国与土耳其的漫画

要灭亡土耳其、夺取东罗马帝国遗产,首先就要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君士坦丁堡就在巴尔干东端,只要控制巴尔干,君士坦丁堡也就成了囊中之物;

另外,巴尔干以东的两海峡在俄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俄国对外贸易中有三成商品是通过两海峡运出;俄国要想前往地中海,实现海洋霸权,两海峡也是必经之路。

同时,如上一条所说的,巴尔干境内有大量斯拉夫人,占领巴尔干、“解放斯拉夫人”有助于俄国塑造自己“救世主”形象,为侵略扩张披上华丽的外衣。

因此无论是灭亡土耳其继承东罗马帝国的遗产,还是前往地中海实现海洋霸权,亦或是保护俄国对外贸易,俄国对巴尔干都是志在必得,而且只容许俄国独占,不允许外国插足。

维也纳之战

奥地利方面,奥地利对巴尔干地区也早有图谋,在奥土战争结束时已经占领了巴尔干地区的大片土地,但奥地利在巴尔干侵略扩张的烈度实际上要远弱于俄国,因为他的*治中心依然处于欧洲大陆的德意志地区。

但随着奥地利因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滑,加上治下匈牙利人的不满,最终改组为奥匈帝国后,为了重振雄风,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开始调整*策,把目光和重心又转向了巴尔干。

另外,巴尔干对改组后的奥匈帝国也有很特殊的意义。奥匈帝国本身就与巴尔干接壤,多瑙河下游又流经巴尔干进入黑海,因此奥匈资本在巴尔干有一定的影响力,侵占巴尔干可以保护帝国的多瑙河贸易,同时为帝国贸易开辟东方出口。

同时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前面所说的奥匈担心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民族运动的兴起会引起自己境内斯拉夫人的连锁反应,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他要侵占巴尔干,全力遏制巴尔干斯拉夫势力的发展。

因此不管是经济、*事亦或*治,奥匈帝国都必须大力向巴尔干扩张,也只能向巴尔干扩张。

俄奥两国对巴尔干都有很大的企图,侵略扩张的矛头很快就冲撞在一起。双方互不相让,互相侵犯对方在巴尔干地区的既得利益,使得两国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巴黎和约》谈判中的列强

欧洲列强搅混水令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实际上即便俄奥矛盾无法调和,但还是可以像英法在“法绍达冲突”中表现的那样,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妥协。

但为什么两国会如此激烈,以至于走到必须兵戎相见的地步,实际上跟英法等列强的搅混水脱不开关系。因为在巴尔干地区,不只俄奥两国有利益,英法等国同样有着自己的利益,更有国家想借俄奥的冲突牟利。

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奥地利之所以加入英法联盟走上反俄道路,而不是与俄国继续维持良好关系,除了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因为遭到了法国和普鲁士的威逼和利诱:法国直接威胁奥地利如果不加入英法联盟将把奥地利的势力赶出意大利,普鲁士则在与奥地利签订普奥盟约时表示愿意支持奥地利对俄作战。

第十次俄土战争

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建立德国。在德国的调解下,德国与俄国、奥匈帝国(奥地利在年已改组为奥匈帝国)达成三皇同盟,俄奥两国关系暂时缓和。

但在近东危机爆发后,德国的立场发生了转变,表面中立但暗中偏向奥匈,迫使俄国为争取奥匈的谅解和中立做出重大让步,维持俄国对自己的需要;

也正是在德、英、法等国的支持下,在近东危机期间爆发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中,奥匈再次捅了俄国一刀,表示如果俄*占领君士坦丁堡,奥匈将召回驻彼得堡大使,德国则继续表面中立暗中偏向奥匈,最终多国联手令俄国向巴尔干的扩张再次遭到遏制。

保加利亚危机

列强干涉还在继续。年6月6日,英国为分裂俄奥,主动与奥匈帝国签订《英奥协定》,英国支持奥匈对波斯尼亚的要求,奥匈赞助分割大保加利亚的计划,共同阻挠俄国在巴尔干扩张。

年,保加利亚危机爆发,德国还是表面中立调停暗中支持奥匈,使得奥匈势力大涨,在保加利亚建立了亲奥、德*权,而俄国在保加利亚建立亲俄*权的企图破产,丧失了-年俄土战争后在保加利亚取得的*治优势。

年12月12日和16日,英、奥、意三国互换照会,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基本上排除了俄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可能。俄国如果向奥匈挑衅,将遭到英奥意围攻,基本上排除了俄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可能。

年6月,德国威廉二世上台,开始推行“世界*策”,德国公开花大力气拉拢、支持奥匈抵制俄国,并且亲自下场与俄国争夺巴尔干的利益。

列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断搅混水,使得巴尔干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令俄奥的恶劣关系雪上加霜。

当时的欧洲形势

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俄奥两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既无缓和余地,也无搁置余地,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战争这一条路了。

并且从英法德等国介入的那一刻开始开始,俄奥矛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牵扯到欧洲各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俄奥两国任何一次激烈的对抗活动,都有可能引发欧洲各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战争。

所以即便欧洲列强矛盾那么多,偏偏俄奥矛盾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对基本矛盾之一也就没什么稀奇。

就是俄奥两国自己都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彻底解决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只不过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俄奥两大帝国主义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剖析一战三对基本矛盾系列之俄奥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