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哥维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此国源于南斯拉夫解体,有海岸线却是内陆
TUhjnbcbe - 2024/2/27 17:13:00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礼记·曾子问》中有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这句话代表着儒家对治理国家的基本态度,一个国家本身蕴含多种矛盾,如果中央机构还存在大量分歧,那么国家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受阻。放眼全球,在绝大多数国家,无论何种制度,总会有一位领袖代表着大部分国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维持秩序稳定并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有这样的一个国家,三大民族轮流坐庄执*,国家元首也是轮流当。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

这个国家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曾是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之一,首都乃是大名鼎鼎的萨拉热窝。波黑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万,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国中比较大的国家之一。

▲巴尔干半岛国家地图

说起来,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治团体交替轮流执*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波黑却截然不同——波黑*治上的权力坐庄,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是宪法中强制规定的。众所周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族群矛盾,但一般都是采取缓和、打压的策略,能够直接将这种矛盾直接摆上台面,甚至还以法律形式固定的,恐怕只有波黑一国。那么,波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呢?答案还要从波黑当初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说起。

▲今人所绘奥斯曼*队形象

公元十二世纪末,波斯尼亚公国建立,直到十五世纪时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起初,波斯尼亚境内生活的族群只有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与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官员们曾以武力和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使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并规定凡是穆斯林便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则可免交部分捐税。这样的*策,吸引了部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变信仰,而这一批人,便是所谓的波斯尼亚人。

▲如今的波斯尼亚人

随着时间推移,波斯尼亚先是沦为奥匈帝国属地,后又被并入塞尔维亚王国(后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年,波斯尼亚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加盟国。在铁托时代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策之下,族群矛盾被强行压制。这一时期,波黑属于南斯拉夫体系内最穷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和马其顿基本不相上下。南斯拉夫解体时,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产生了激烈冲突。

▲铁托()旧照

需要指出的是,波黑境内三大民族的占比也为冲突埋下伏笔。波斯尼亚人占比约为43%,塞尔维亚人约为30%,克罗地亚人占比则超过15%。不难发现,三大民族中没有绝对强势的一个,克罗地亚人虽然占比最低,却也没有到绝对弱势的地步。联系上文所提到的,三大民族信仰习俗不同,又说着三种不同语言,因此族群矛盾基本是无法调和的。围绕南斯拉夫解体一事,波斯尼亚人希望能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克罗地亚人希望建立松散的邦联,塞尔维亚人则坚决反对独立。

由于三方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让步,因此矛盾骤然激化。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尔维亚裔议员明确反对的情况下强行宣布波黑独立。4月6日和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承认波黑。塞尔维亚裔一气之下,随即宣布以波黑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为基础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国”,脱离波黑而独立。最终,“波黑战争”爆发。年11月,在美国的斡旋调停下,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联盟三方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结束了这场战争。

▲克罗地亚及波黑地图

战争结束后,波黑的地理位置变得相当尴尬。从地图上不难发现,波黑国土被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紧紧围住,南边靠近亚德里亚海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克罗地亚占据。换做任何人,都能从地图上感觉到克罗地亚对于波黑的深深恶意。要不是还剩下20公里的海岸线,波黑就将彻底沦为半岛上的内陆国。然而更悲催的是,仅有的20公里海岸线还只能看不能用,在海岸线之外,还有隶属于克罗地亚的岛屿,就像是楔子,把波黑的出海口完全卡死。正因如此,波黑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相当困难,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身着传统服饰的塞尔维亚人

事实上,独立后的波黑不仅在外没讨到好,国内也有诸多问题。虽然和平协议签了,但这并不代表着矛盾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为争夺国家统治权,三大族裔经常发生较量。最终,波黑成立了最高决策组织——主席团,主席团设置三位主席,三人都是国家元首,地位完全一样,分别由波斯尼亚裔、塞尔维亚裔、克罗地亚裔担任。更有意思的是,主席采取回避选举的方式,由塞尔维亚裔议员选举克罗地亚裔主席,克罗地亚裔议员选举波斯尼亚裔主席,波斯尼亚裔议员在选举塞尔维亚裔主席。

▲萨拉热窝街头

更重要的是,为保证公平,三位主席采取轮流执*的原则,每位主席执*8个月,然后2年一个轮回。因此,一些国家官员若是到波黑去访问,运气好的话,一年之内就会被三位国家元首接见,堪称世界上最奇葩的体制。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这种制度和铁托死前所创立的制度并无区别,当年南斯拉夫就是因为各民族轮流坐庄,最终才因各民族势力膨胀而走向解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知道是波黑*府不懂这个道理,还是波黑国情确实到了不得不妥协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参考资料:

《列国志:波黑》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国源于南斯拉夫解体,有海岸线却是内陆